海闻教授:增速“保八”是底线 中小企业是关键
2011-11-19 00:00
【硅谷动力资讯中心消息】11月18日消息,2011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已于16日正式开幕,在17日下午举行的的中国创业家峰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着名经济学家海闻先生发表演讲,对宏观经济的相关概念和走势进行全方位解读,并以此为背景探讨“融资难”的问题。他指出,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需要高于8%或7%,这才是现阶段正常的发展速度;他还表示,中小企业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城市化、推动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海闻演讲发言全文:
海闻:谢谢主持人的介绍,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这个论坛的主题是“如何破局中小企业的融资之困”,我不太了解具体的情况,所以我的报告实际上是铺垫,给后面的专家讨论融资提供一个背景,也就是说当前的宏观经济,尤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我们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再来讨论融资困难的问题。
我今天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简单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情况,第二,怎么理解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因为我们在底下想的和顶上想的不一样,我的长处就是在北京和深圳两个地方跑,所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顶上为什么要做宏观调控,他的宏观调控基础是什么?第三,简单分析一下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这个问题大家也比较关心,因为有时候跟企业家聊天,他们也在问紧缩政策还要持续多久。
第一,宏观经济的波动。宏观经济到底看什么?宏观经济是指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这个状况可能跟企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企业可能运行得很好,但是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可能有问题,我们在做企业的同时,也必须站在高层来理解宏观经济的政策是怎么出台的。政府所观察的政策制定的基础主要是4个目标,政府就像医生,他要给宏观经济把脉,把脉之后要开处方,然后要下药。他根据什么来开处方呢?有4个基本指标是他非常关心的,就像我们在衡量健康与不健康的时候要看血压、心跳、提问,政府就是观察4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是经济增长的指标,GDP增长的是否正常。什么样的情况下GDP是正常的呢?每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看法,或者说目前政府考虑的一个正常区间是什么。每个国家都不一样,美国现在的GDP增长的区间是0—5%,也就是说它的经济增长不能低于0,低于0就是衰退,但是它也不可能增长很快,因为作为一个成熟的经济,你让它每年有百分之七八的增长是不可能的。一个社会的发展很像一个人的成长,有一个经济学家有一个理论专门讲各个社会发展阶段,通常一个社会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个阶段是传统经济,或者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很多,你在发达以前都叫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产业结构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比如说农业、渔业、牧业等等,这样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另外的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化以后的国家,发达国家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以非农业为主的,像美国的经济结构中,80%以上是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中又分初期和后期,刚开始发展的还是以制造业为主,所以有时候也叫新兴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再往上走就是往服务业为主了,这种产业跟人的需求有关,也就是说人的第一需求是吃饱,在这个基础上,农业是占主要的,第二方面的需求是物质上的享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物质的需求不会跟随经济增长的需求一样上涨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物质上的享受跟发达国家的物质享受差不多,因为物质享受是需要一个能力来吸收的,100块钱的时候穿一件衣服,100万的时候也是穿一件衣服,所以它不会说物质生活随着你的收入增长而同比例增长,这就是到了发达国家之后,它的什么会逐渐放慢,它的服务业会越来越重要。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过渡的过程有一个起飞阶段,这个起飞阶段对任何国家来说只有一次,它是一个质的专门。所以说全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发达以前的,叫发展中国家,一类是发达的,还有一类是从发展中向发达转型的国家,三个类型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快的,它的区间也是0—4%左右,像非洲、南亚的一些国家,他们就很难突破这个,包括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也是处于低速增长,因为它没有增长的动力,没有产业的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说每一个国家的GDP的增长速度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你得看中国处在什么阶段,你不能跟欧美比,这里面我们要强调一点,我们既不要盲目的骄傲,特别是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的媒体非常骄傲,说我们的年增长非常高。也不要轻易地贬低欧美的发展,认为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3%,像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增长在3%左右是正常的。我们国家现在的阶段,每年大概增长8%是正常的,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年均增长定为7.5%,但是我想我们的增长绝对不会只有7.5%,至少是8%以上。政府提这个数是给我们一个信号,就是说我们不要追求这样的高增长速度。对于中国来说,什么样的速度是正常的呢?8%是一个底线,可能在“十二五”时期7%是一个底线。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现在的金融危机,我们政府提出的都是保八,可能未来再有问题,我们会提出保7.5,这个问题都不太大,中国目前的增长,95%左右都是正常的。
这次我也碰到一批外籍的记者,他们来跟我聊,其中有一个记者,他怀疑中国的GDP增长没有那么高,他引用了美国的经济学家的话,那个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没有那么高,他是根据我们的能源消耗来判断的,他说根据中国的能源消耗,中国的GDP增长不可能那么高,他有一个参照系数,就是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GDP,要消耗多少的能源,他根据这个测算,认为中国的GDP增长没有那么高,他当然不怀疑中国的能源消耗,因为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很厉害了。后来这个记者跟我聊的时候,我说,他有他的误区,中国的GDP增长这么高也是正常的,因为GDP的统计是按照当年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所以任何发展中国家的GDP是低估的。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它的产业结构在发生变化、税收结构在发生变化,它的市场化程度也在增加,所以它的GDP的增长肯定是很快的,没有必要人为地压低这个GDP。他说为什么从能源消耗角度不能解释中国的GDP增长快,我说哪怕今年我们和去年生产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因为我们的市场化程度的加快,GDP都会增加。比如说你买菜回家做,买完菜之后,你要自己洗,你这个菜是1块钱买的,你的GDP就是1块钱。但是随着分工更细,你买的是净菜,这个菜你不用洗了,需要1.5元,这就多了0.5元的GDP,但是这个流程一点都没减少。还有农民,他们的消费都是自给自足的,鸡蛋不是市场上买的,猪肉也不是买的,现在他把猪卖了,然后再去买猪肉,这些的变化就是使GDP在增加,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对中国的GDP,你不要盲目的悲观,也不要盲目的乐观,中国的GDP增长8%到11%是正常的,过去几年,中国的GDP低于8%,他就会刺激政策。
中国政府看经济情况,他要看两个因素,一个是GDP,第二个就是物价。物价要用CPI来衡量,物价主要是影响人民的生活,物价高的时候会反映经济过热,因此政府对通货膨胀也比较敏感。但是通货膨胀率又有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到底多大的通货膨胀率能够忍受,这跟政治气候有关,比如说你特别强调民生的时候,这个物价指数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指标,如果你特别强调发展的时候,这时候物价指数就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每个国家对物价指数的容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有的国家,GDP和物价他都不在乎,他最关乎的是失业率的指标。只要失业率不增加,GDP不增长他不在乎,物价上涨比较高他也不在乎,只要失业率增加了,他就会采用刺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为什么中国的通货膨胀现在看上去比较严重?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在通货膨胀的数据正处在变化的过程中。CPI统计是一个非常难的东西,它不能不变,因为社会在发生变化,它是一个固定的消费组合。但是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在发生变化的,比如说原来有黑白电视机,现在这个黑白电视机没有了,你就要把它拿掉,它的价格变得不重要了。电脑现在已经作为非常重要的消费品了,你就要把它放进去。 所以说你要不断地改变CPI里的组合,但是又不能随便改变,因为随便改变就会造成它没有可比性。我们的国家统计局怎么能够既保持它的一致性,又反映它的现实变化?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农产品消费占CPI中的比重达到30%多。这就看你统计哪一部分人,如果是收入比较低的人,可能这个消费占的比例更大,而且这个消费不是日常消费,我们现在30%多的农产品在我们的CPI中体现,因此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我们的CPI的影响就比较大。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怎么来恰当地判断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影响?这里面已经不完全是经济问题了,很多已经变成了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第三个就是就业问题,为什么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非常着急,他还继续要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他就是要把失业率降下来。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失业率没有一个准确的指标,也是大家不关注的。我们的失业率的统计指标也有问题,他把农民工没有当成城市的居民来统计,所以我觉得如果不考虑失业率的问题,制定政策就会有偏差。
第四个问题就是国际收支平衡。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国际收支出了问题,我们现在正好相反,我们是外汇储备太多了,这也会使人民币有很强的升值的压力,我们既有美国政府错的地方,但是也有美国政府对的地方,美国人认为我们控制货币,所以他们经常出一些提案来谴责中国。那次一个活动上我对记者说,控制货币不等于控制汇率,他们说控制汇率,马上就想到中国是计划经济,我说,如果控制价格净化近来的表现,但是控制汇率,即使市场经济的国家,它对货币也是控制的。因此,以此来指责中国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这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的汇率到底是不是被低估了?我觉得这一点美国人是对的。人民币的交易场里,每天是卖外汇的多,卖人民币的少,也就说明大家都抛美元,买人民币。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有买有卖比较均衡的,当一个市场里,大家都想抛美元,每人民币,那就说明人民币的汇率是被低估的,从这点来讲我觉得他讲的有道理。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就看这几个大的指标,各位企业家觉得自己很困难了,政府没管,但是政府看的东西比我们要大,哪怕我们有1000个企业获奖了,但是对他他讲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因为他考虑的是整个经济平衡的问题。这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一些基本考虑。
从目前宏观经济的一些数据来看,还是处在正常的区间。我们这几年的通货膨胀波动很大,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情况,2009年的物价实际上是负增长的。现在你看我们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严重的,从舆论上来讲,它已经变成了头号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有时候这种偏差会将政府的政策绑架。目前我们的通货膨胀率是可接受的,最高的时候是5%,但是在经济发展最快速的时期,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最高的时候达到24%。中国目前的失业率为4.3%,全国农民工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7000万农民工失业。宏观经济政策和通货膨胀是互相矛盾的目标,如果你要把通货膨胀率较得很低,意味着失业率要增加。
目前我们的外汇储备是过高的,这是我们国际收支的另外一个问题,别的国家老是要人民币升值也是这个原因。
第二,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情况。在GDP方面,危机时扩张型政策作用现在越来越弱,恢复性增长放慢。政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银根缩紧,各个企业都有感触。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GDP的增长是抑制的作用。还有就是美国经济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欧债的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不会说太严重,它作为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不会存在。首先,毕竟这些国家还非常小,它不像美国这样,美国发生了危机,对全球都会有影响,但是这些国家发生了问题,它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欧盟现在着在解决它的问题,在欧债危机的情况下,最多是出现一些增速放缓的情况,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增长仍然有一些增长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不会掉下来。因为我们仍然处在起飞的阶段,这个起飞阶段对于中国来说大概需要20年左右才能完成。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财政政策仍然是积极的。CPI也是,一方面有很多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另一方面对通货膨胀最大的抑制就是货币是紧缩的,价格方面有行政控制,而且我认为通货膨胀很快就会下来,农产品已经出现了跌价的趋势,而且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农产品已经出现了卖菜难的现象,农产品价格下来了,CPI马上会下来。
总的来讲,现在的GDP是降下来了,通胀要下来的时候,GDP也会跟着下来一点,目前的紧缩政策也在起作用,每年的GDP增速应该还会继续下滑,这是因为前段的紧缩政策正在发生作用,有些作用不是当季度发生的,它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明年会比较关注GDP的增长,也会关注企业问题和就业问题,所以我对企业家说,至少现在的紧缩政策不会再延续下去了,现在讲是微调。在北京的经济学家现在都在呼吁减税,这对政府到底有到大的影响力,我不知道,但是至少通过减税来呼吁紧缩货币的呼声仍然还是比较强烈。
第三,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估计。这里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目前宏观调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宏观波动是正常的,但是怎么调控?你调控了使它的波动缩小,还是调控了使它的波动放大,这是我们现在要不断调整和学习的问题,你说一个国家没有宏观调控不太可能,现在很多国家都有宏观调控。对微观的干预要减少,宏观的调控要改进,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存在着三个缺陷,第一个是指标缺陷,宏观调控没有失业率的考虑是非常危险的,当你只看到通货膨胀,不注意失业率的时候,你的调控往往过头。第二个是方法缺陷,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同,如果这个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发多了,是因为经济过热了,那就应该紧缩货币,但是这个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那就不能简单地用货币政策,否则企业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成本增加了,一方面资金链又短缺了,那么企业就会非常糟糕。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卡特就是没有很好的控制通胀,里根上台之后采取了减税的办法,让企业把增加的成本活动减税中抵消,所以企业就没有必要提高价格。现在很多企业家开始有这个共识,中国企业的税还是比较高的。货币发行伤害的基本上是中小企业,减税的话,政府又觉得自己亏了,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就要使用一个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今后的10到20年对中国来说,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我讲一个基本的趋势,我们现在进入的就是城市化的过程,这比工业化更重要,现在最大的贫富差别就是农业和非农业的差别,农业的产值目前只占到GDP的10%,其会继续下降,因为其他产业的产值越来越多,但是它的人口还有50%以上,这些问题要解决就要进行城市化。美国的农民只有1%左右,日本的农民人口只有2%左右,这些国家的城市化问题都能解决,我们也能解决。要城市化就要能够吸纳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而吸纳劳动力最主要的就要依靠中小企业,所以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
今天讨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认为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