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黄海峰教授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绿色...

2012-11-26 00:00

解围资源危机 绿色经济堪称良药

北京大学教授黄海峰

http://wb.sznews.com/html/2012-11/21/content_2284506.htm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徐龙晨 通讯员 王林丽) 石油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资源难题摆在了中国人的面前,考验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绿色经济”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究竟什么是“绿色经济”?

它和经济转型有何关系?如何发展“绿色经济”?11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教授黄海峰做客“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开讲《绿色经济助推中国经济转型》,细致解读了这些问题。

现实

六道难题拷问中国经济

为什么要提倡“绿色”。在讲座开始,黄海峰用数十张触目惊心的环境恶化照片给出了答案。在目睹了环境恶化的现实后,黄海峰提出了六道考验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难题。

“第一,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不足;第二,资源消耗增长速度惊人;第三,对外资源的依存度还将升高;第四,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第五,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第六,资源利用效率低。”黄海峰说。

在论述完这6大问题之后,黄海峰提出,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资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以及资源再生率不高。他认为,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

途径

德国日本经验值得借鉴

发展之后,其经济发展实际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他介绍,德国等少数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正在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应该借鉴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以及日本服务创新促节能减排的两种方式——非物质化方式创新和减物质化方式创新。

在黄海峰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世界性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类敲响了生存与发展的警钟。

“经济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物质经济增长模式、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黄海峰表示,工业国家早期的经济发展通常是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的物质经济增长模式。而发达工业国家在中期实施循环经济

突围

绿色发展就是转型最佳机遇

“绿色发展就是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绿色致富作为中国创造就是圆梦,而经济转型就是中国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需要政府、公众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黄海峰说。在他看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再工业化,力图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及新兴制造业求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取竞争优势。黄海峰认为这些经验既值得我们学习,也让中国碰上了好的经济转型机遇。

活动简介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高端文化决定城市的品质;人才是城市的瑰宝,高层次人才影响城市发展的后劲。深圳大学城创办10年来,吸引并积蓄了一大批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高端人才,积淀和形成了丰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为了让全社会最大化地分享这些本土原创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聚合大学城片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智力资源,于2010年12月起推出了《大学城新论·名家讲座》活动。该活动由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承办,是深圳大学城面向社会开放的智力之窗。

名家简介

黄海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世界绿色论坛”执行主席、中欧社会论坛节能减排与绿色经济会议中方主席等。撰写了《区域层面的经济转型》(德文版)、《德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创造之路》、《绿色经济及在中国的实施》(英文版)等学术专著。2009年曾受邀参与撰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报告”及参译世界著名生态学者魏伯乐教授撰写的《五倍级》学术专著。

咨询热线

40018-40118

港澳台致电

(+86)755 26032722

北大汇丰EMBA招生部
咨询二维码


地 址 : 深圳南山区西丽大学城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118室-EMBA项目办公室

邮 编:5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