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课堂笔记——陈绍祥:运营管理
2018-07-18 00:00
Day 1:运营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
在课程开始前,陈老师首先强调在大学里的教育应该注重“道”,即独立的思维能力、思考的过程。同时也强调本课程注重系统化、逻辑化的思考推导过程。
在介绍传统运营模型时,陈老师提出,财力、设备、厂房、土地、技术和人力资源本质上只是工具,而企业运营即是把这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客户。
通过一场对ZARA案例的讨论,陈老师提出应该从“点思维”转型到“网思维”。战略目标的提出应该是具体的,包含权衡取舍的过程。不同的取舍模式,就代表着一种运营战略。而战略之间没有好坏,重要的是是否适合特定企业。
下午的课主要通过啤酒游戏,模仿供应链,以反映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以及内部人员的互动关系。陈老师提出资源配置中的问题主要都是时间和空间之差产生的。未来凡是不需要时间和空间做的经济活动,都将被计算机系统所取代,从而预测未来只剩两大行业,即物流和人流。
Day2:物流和人流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关键所在
陈老师带领大家对供应链游戏进行回顾与总结,大家得出结论:需求端极小的波动都可能放大传导至上游,造成供应端的极大波动。现实中的例子有沃尔玛,通过天天低价的策略去稳定需求,从而降低成本。
陈老师接着提出,互联网不只代表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组织方式。市场经济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是最好的模式,但当今应该有所改变。互联网时代怎么协调供应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全球化会带来进一步的专业化。专业化的好处在于,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加快转化速度、促进规模经济、和缩短生产时间。但与此同时,专业化也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挑战。
通过讨论香港利丰、福建圣农集团、温氏集团的案例,陈老师揭示了如果企业善于整合资源,那么就可以克服自己的短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未来,部门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只要其中一个部门出错,那么总体效益则是零,甚至负数,因此团队文化比个体意识更为重要。
未来的企业应该要致力于把供应链往国外延伸,充分整合资源,做一个劳心者。在这个时候,只有物流和人流才是真正创造效益的基础要素。
Day 3:“八爪鱼”式的物流集散中心,集零为整、化整为零
陈老师首先提出了“八爪鱼”的概念,即未来应由国家打造物流平台,货物通过集散中心,整合高效地进行配送。“八爪鱼”的集散中心,核心在于集零为整、化整为零。
社会也需要社会总经理,其职责是把要素进行组织整合。整合的关键点,一在于用户的需求信息,二在于网络,即关系+物流,三在于行业知识,即资源怎么优化配置。通过分析新加坡的例子,陈老师揭示了信息、网络、知识在网络经济中的重要性。只有提高资产回报率,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下午,陈老师进一步介绍了“流”的概念,提出未来主要存在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围绕着人物流的才是实体经济,其他的是虚拟经济。以后要致力于打造贸易网(Trade Net),从B2G、B2B向一种更全面的整合系统进化。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实体经济创造价值,虚拟经济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转效率。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催化剂,让其运转更顺畅、组合更快。要致力于把不同的流打通,让其快速流动。
未来,虚拟经济将逐渐实现电子化。电子商务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让其有效配置。
Day 4:管理的本质是平衡
经过前几天的学习,陈老师逐渐带领学员们深入到课程的核心内容。首先谈到企业最具挑战性的经营问题。陈老师认为,在点经济中,企业面对的主要矛盾是需求的波动性和产能的刚性之间的平衡关系。而库存的大小反映了需求和产能的匹配程度。
在面对波动的需求时,改变需求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点是去引导需求,使其和自身产能相匹配。互联网时代,让企业通过价格变化改变需求量成为可能,从而让资源更好地调配。
其次,面对供应链的设计时,为解决风险和时间之间的矛盾,主要有推、拉、模块化、延迟策略、大规模定制几种应对方法。其中,供应链的设计十分关键,要注意在时空维度中,推拉的点在哪。延迟战略主要是把具有风险的、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延迟推出,等了解需求订单后再完成制造。而模块化则是在产品的维度上考虑,产品该怎么设计、如何组装,以提高效率,应对需求的变化。
最后,陈老师带领大家总结了网络经济学原理,即协同效应、降低不确定性、资源共享、规模经济、风险汇减和一篮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