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课堂笔记-张平《经济增长、宏观政策和公司...
2014-06-13 00:00
关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是四个指标:GDP、就业、价格(CPI)、国际收支。中国主要关注GDP、CPI;GDP有三种核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CPI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的CPI会导致购买力下降,消费者受损,二是实际利率下降,存款积极性下降。
中国的长期增长路径将出现结构性减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个方面都出现问题。
首先,城市化的转折。加速期(30%-50%)是遍地开花的城市化,所有的中小城市的价格上涨与大城市上涨一样;51%以上,集中开发,基本回到了大城市。理论很早就有了,但是开始没当回事。这几年,发现。全部转回一线、二线。主要三四线,不但是销售额上来得很快,三四线房价上涨幅度不亚于大城市。一旦投资下降,城市化走向稳定。2018年左右,投资上不了了。
其次,人口红利的结束。16-60岁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不断提高,提高的过程,就称为人口红利期;下降,人口红利结束。16-60岁,劳动时期。如果提高,大量劳动供给(有劳动力),不用养老、治病(有储蓄,有资本供给)。中国在2015年人口红利结束。
最后,是结构配置效率下降。过去靠工业发展,这种方式2013年到了尽头,服务业超过工业。2013年以后,中国的发展,是服务业必须提高效率。越来越多人在服务业生产,但是效率远低于服务业。
在宏观政策与体制改革方面,财政问题,中国老百姓感受不深。但是对中国影响很大。自上而下的体制,只有保证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保证自上而下的体制运转。
未来中国财政改革方向,是个人纳税增加、企业税减少。个人纳税增加很可能是以消费税的形式;第二个要交的可能是房产税,但不是居民住房,而是开发区厂房。